名家專欄

孫蓉萍:全世界捲起一股智慧城市興建熱潮
2018-01-04

文/孫蓉萍 (本文作者為財訊周刊主編)

從零開始全面鋪開 比改造現有城區更炫

谷歌、比爾蓋茲的智慧城市新想像

全世界捲起一股智慧城市興建熱潮,現在連谷歌和比爾蓋茲都要以造鎮方式投入,他們的願景,對各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刺激與思考……。

 

自動駕駛小巴取代私家轎車穿梭在城市中、紅綠燈能感應到行人並調整信號、冬天騎自行車會感受到車道的溫暖、家中的水電等能源來自地下管道、貨運機器人在地下隧道送貨、全城市都有公共Wi-Fi── 這樣的情境似乎出現在科幻電影中,不過在不久的將來,加拿大多倫多東湖濱區,即將出現一個這樣的智慧社區。

 

谷歌造鎮 從基礎建設開始

 

這個智慧城市是由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子公司Sidewalk Labs,以及半官方機構多倫多湖濱(Waterfront Toronto)聯手打造,首期建設面積近十二英畝的碼頭區,最終在東湖濱區完成一座面積八百英畝的數字之城。初期預定投注五千萬美元,第一階段估計容納居民約五千人,最快明年第一季開始試驗,希望在建築、運輸、能源、環保等各方面都應用創新的技術,節省成本,同時又能提升便利性和舒適度。興建內容包括道路工程的防洪基礎建設,以及其他必要的建築物,財源將來自聯邦、州和市政府共同出資的一二.五億美元基金。谷歌加拿大總部和約三百名員工將來要遷到這裡的新辦公室。

 

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在推動智慧城市,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二○一七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為四二四七億美元左右,五年後預估會增加到大約一兆二○一七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到二三.一%。近來的打造趨勢是從零開始,而不是改建現有的城區;因為這樣遠比改造舊城更容易,也符合成本效益。

 

例如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賓.沙爾曼也宣布要斥資五千億美元,在紅海岸的沙漠區興建一座名為新未來的城市「Neom」。在這座城市內,電力將百分之百來自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一切都會和人工智慧、物聯網連結,而且機器人的數目會比居民還多。日本軟體銀行會長孫正義也表明要提供協助,第一階段的開發計畫預定在二五年完成。

 

此外,比爾蓋茲則透過卡斯凱特投資公司(Cascade Investment)下的貝爾蒙特(Belmont Partners),在向來對科技業友善的美國亞利桑那州,以八千萬美元購置二.五萬英畝的土地,開發可供八萬戶住家、四七○英畝公立學校保留用地,以及三千八百英畝供辦公大樓和商業設施使用。估計新城區可容納人口十八萬人,全區將可以高速上網、自動駕車、自動化物流等。

 

 

全新城市 大數據實驗場域

 

看起來谷歌和比爾蓋茲都是要以造鎮的方式來興建智慧城市,不過目的和野心不盡相同。貝爾蒙特智慧城市的概念,是地產開發商要打造一個全新的城市,實踐對未來城市的想像;相形之下,已挑戰長生不老、人工智慧、機器人等各種不同領域的谷歌,著眼點是獲得實驗場域和大數據。

 

由於一個城市要成長,必須充分應用所有居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資訊,城市就是一個生活實驗室,業者分析這些數據後,再從中抽繹出它的創新應用;也因此,Sidewalk Labs不只要在多倫多的這個智慧城市得到數據,還對美國全球城市團隊大挑戰(Global City Team Challenge,GCTC)去年入圍的十六座城市提供協助創新,其中包括華盛頓特區、德州的奧斯丁、加州的聖荷西和洛杉磯等。該公司指出,合作的目的不是要銷售谷歌的產品,而是要提供技術協助,來改善這些城市的運輸服務和車流,同時也會保持它的合法性和敏感度。

 

交通運輸是許多城市共同的困擾,同時它也是在智慧城市中最容易先看到收入的項目,因此成為企業爭相發展的領域。每座城市遇到的交通問題不同,有些地方的困擾是停車位不足,有些地方是某些路段在尖峰時間總是有瓶頸,有足夠的數據、經過分析後,才能擬訂適合當地的獨自解決方案。谷歌如能在不同的城市蒐集到數據,就能建立更完整的圖資情報,並且改善現有平台。這可以說是谷歌的兩手策略,一方面取得資料,並進一步創新應用,測試智慧城市理論,另一方面開發了新產品,也可以在這些城市使用場域,甚至實驗自駕車。

 

智慧城市蓬勃發展,日本綜合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全球推動智慧城市的地區至少有二千個。同樣位於亞洲的韓國,二○○○年就開始在距離首爾四十公里、距離仁川機場七公里的松島,打造智慧城市。這座城市斥資三五○億美元,面積為一千五百英畝,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環保,因此鋪設全長二十五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極力讓居民避免使用汽車;高樓住宅高科技設備齊全,中央垃圾收集系統甚至能自動吸走垃圾,所以路上看不到垃圾車的蹤跡。這裡的交通號誌用的是LED,耗電量只有燈泡的一%。通訊大廠思科在松島興建城市時,在街道、建築物等處裝上感測器,可將路況、電力需求、氣溫等資料傳送到中央控制中心分析。

 

韓國經驗 符合需求最關鍵

 

儘管這個計畫要到二○年才完成,不過松島目前遷入的人口數和創造出的工作機會都低於原先預期。事實上,相較於歐洲的阿姆斯特丹、巴塞隆納、斯德哥爾摩等城市,韓國的發展模式明顯不同。松島的開發是基於科技公司單方面的想像來造鎮,上面還有一個全國性的科技政策主導,採取的是由上到下的方式,並未和人民對話,提供的服務不一定符合人民生活既有的需求。

 

相對的,歐盟的方式是由下往上,採取公私協力模式,從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和感受為出發點,民眾是合作生產者,政府、企業、研究機構、民眾全部一起合作。松島是單戀,歐洲則是情投意合,契合程度自然大不相同。除了全民參加,韓國情報化振興院的分析指出,智慧城市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確認商業模式後,法令和相關手續也要跟著放寬,否則綁手綁腳,最後扼殺了好不容易才培養出的創意。再聰明的智慧城市,如果缺乏與人民的對話,不論是無中生有或改造舊城,終究只是冰冷的物體。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本文獲得財訊雜誌授權刊載,原文刊載於5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