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應用案例

氣候大挑戰-AI與數位孿生下的桃園淹水解方

2025-02-23 21:51:32

單位名稱

桃園市政府水務局

得獎領域類別

智慧防災

合作單位名稱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準線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或服務概述

近年來受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端降雨事件發生頻率持續上升,以113年凱米颱風為例,重創南臺灣,平地降下887.5毫米的驚人雨量,又適逢年度大潮,使得雨水更是難以排除,導致近百棟大樓地下室被淹沒,造成車輛泡水及大規模停電,嚴重影響民眾財產及生活(如圖1)。
有鑒於此,桃園市府水務局組成專業團隊,讓智慧防災再升級。發展三大重點(如圖2),第一,「建立風險地圖」,透過模擬掌握極端情境下可能危害的地區及淹水深度;第二,「提升預警能力」,運用AI提前預佈防災機組,將淹水災害減至最低;第三,「系統性災後復原」,結合桃園市大樓地下室空間資訊,推算造成地下室淹水的災害程度,有效率的派遣抽水機,協助大樓地下室抽水,快速復原。

試煉場域說明

桃園市是全國五年來人口增加最多的縣市,亦為工業及產業園區發展重鎮,因此極端氣候若導致發展地區淹水,其危害難以估計。
因此本案將河川、區域排水、雨水下水道整合,重現模凱米颱風等情境下之極端潮位及雨量,甚至將影響時間拉長至7天,藉由壓力測試,找出桃園潛在風險地區。進而藉由數位孿生技術,達成建物與淹水的可視效果,提供政府部門緊急應變及防災整備之參考,讓各單位對於突發的極端事件不是陌生的,而是事先經過演練,熟捻對策的執行。
同時,可提醒高淹水風險區域之居民自主防災,需要注意天候,安裝防水檔板或領用沙包。如果真的造成地下室淹水,也能優先處理有配電盤之大樓,盡快復電,迅速恢復民生及經濟。

創新指標

1.首創將河川、區域排水、雨水下水道整合,模擬極端潮位及降雨的淹水風險。
2.將物理模式與AI模式進行整合,協助完整AI模型之廣度。
3.首創地下室淹水決策模組,提供抽水機派遣的決策支援。

未來計畫

本系統以桃園為示範,對人口密集的都市大樓進行風險控管,其成果可供各縣市複製學習。
未來可擴大應用範圍,結合氣象署、水保署或農水署資料,研析極端氣候對坡地或農業的風險,進而料敵從寬、禦敵從嚴的讓民眾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