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黃中明:要以嚴謹的定義,看待智慧城市的發展
2019-04-01

2019智慧城市展名家觀點系列報導,以下是對群光電能技術中心黃中明技術長的訪問:

 

「智慧來自於思考,思考來自於專業,不論是蓬勃發展的智慧應用領域、智慧城市、乃至於智慧世界,都需要透過專業的思考,賦與嚴謹的定義」,群光電能技術中心黃中明技術長如是說。

 

走進榮獲「第2屆亞太地區優良智慧綠建築暨系統產品獎」(2018 APIGBA Awards)最高榮譽獎項「鉑金獎」的群光集團總部「群光智慧綠能大樓」,訪客恐很難查覺,這棟大樓內竟有17,680個IoT裝置,I/O點數量達63,520點,平均每天要傳輸約3,500多萬筆資料,下達超過300萬個命令,進而可以節省45%的能源消耗成本、60%的營運和管理成本。

 

而這只是一棟建築的數據,群光電能的IWA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已能連結好多棟建築,這樣一個可能收集資訊、分析資訊,進而能控制設備和環境,可以說不再止於,是智慧建築領域,而是一個很強大的IoT系統。但黃中明技術長指出,儘管從IWA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出發,應用觸角已延伸至工廠、住宅社區、商場等空間,但在嚴謹的定義下,群光電能只會聚焦在自己擅長的領域。

 

黃中明技術長表示,智慧建築是智慧城市的一環,智慧城市又是智慧國家的一環,相關的發展將會跟著趨勢走,智慧建築走太快也是沒有用。群光電能也會縮小範圍,在提供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再提供客戶想要的功能,最後提供客戶會要但他們卻不知道的功能,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累積自己的實力。

 

黃中明技術長用「蹲馬步」來形容這樣的過程,而回顧群光電能發展IWA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在正式面向市場時,群光電能似乎已經「蹲馬步」了頗長一段時間,不僅是因群光電能選擇了依循開放標準,走了和傳統大廠不一樣的路,也因為花了頗多的心力,為確保產品品質進行嚴格的驗證。

 

在群光集團總部「群光智慧綠能大樓」的大廳,有著群光電能已故董事長林茂桂「No Quality,No Sales」的銘言,黃中明技術長表示,一棟大樓使用年限動輒30年、50年,設備一定要有極高的可靠度與穩定度,群光電能IWA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大約二年前就初具雛型,但這些年來,不僅是群光電能,也包括許多客戶都投入相當大的心血,進行產品可靠度的驗證。這樣的驗證至今還在進行,但群光電能已經具備信心,走向國際。

 

而且群光電能為能提供讓客戶感到友善的系統,選擇遵循開放加構的智慧建築通訊協定BACNet,走上一條迴異於傳統大廠封閉系統的道路。黃中明技術長指出,群光電能勢必會面對和傳統大廠間的競合關係,特別是許多傳統大廠已使用三十多年的舊設備,仍能介接上一些新的發展,對於群光電能來說,那就非得在產品可靠度驗證上,更加把勁。

 

如今群光電能的IWA智慧建築管理系統已陸續打入日本、東南亞、中國等市場,對於我國深具實力的資通訊技術和產業,黃中明技術長認為,沒有道理台灣智慧城市相關領域的業者會打不進國際市場。

 

但黃中明技術長也語重心長地,不斷地重申「智慧來自於思考,思考來自於專業」。黃中明技術長說,一如群光電能在面對收集資訊、發展人工智慧時的態度,數據是寶貴的,必須非常踏實地結合專業領域的知識,讓數據分析得出能解決問題的結果,「踏實和泡沫是呈反比的」。(於念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