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8月26日,台北市電腦公會成立「數位轉型推動聯盟」,將協助中小型或微型企業進行數位轉型。凌群電腦公司總經理劉瑞隆擔任該聯盟會長職務,將扮演產官學研各界資源整合者的角色,以推動跨行跨業的數位轉型,此舉對台灣產業的轉型有著深遠的意義。以下是本會於念鋆顧問的專訪內容:
縱觀日本「智慧社會 5.0(Society 5.0)」 、新加坡「智慧國(Smart Nation)」、歐盟歐「 Invest EU」、「Digital Europe」、「Horizon Europe 」等計畫,不難發現:運用物聯網、人工智慧、5G、雲端技術等前端科技,加速推動政府和產業的數位轉型,已是國家級的政策推動重點,但包括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世界經濟論壇(WEF)、Mckinsey、Gartner 等也同步指出,產業似乎還沒有完全做好準備,技術標準、技術掌握度、人才等都是產業正面臨的挑戰。
對照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最新的調查結果,我國製造業在因應數位轉型時,較注重透過小幅改變,以追求最大的效益,甚至約有 70 % 的製造業認為,只要維持現狀即可營運,多數企業以既有人員為基礎,再對外延攬適當人才,藉此先達到內部營運效率改善的目標,也似乎凸顯我國製造業在面對數位轉型,可能缺乏主動尋求突破的關鍵動機。
若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那在 19 世紀末,同樣是因為面對西方文明的衝擊,希望透過轉型以圖強的明治維新、清末新政,最後卻有著幾乎截然不同的結局,不能不說正是兩者的心態完全不同。日本的明治維新是抱持著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進行全面的轉型;而清末的新政則僅追求眼前的船堅砲利,應該正是這種「心態」的不同,成為二個國家興衰的關鍵。
因此包括物聯網 、人工智慧、雲端技術、5G、數據科技等數位工具的導入,固然是產業進行數位轉型的發展關鍵,但不論是希望透過數位工具累積和運用數位資產,建立數位組織文化並推出新商業模式;還是提供各項數位轉型服務的資通訊業者,都必須在心態上完成徹底的改變,才能去面對如松下幸之助以「真刀比武」形容的企業競爭。
特別是政府將積極推動以「轉型」為關鍵的 「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計畫」,將以中小和微型企業為對象,希望鼓勵中小和微型企業自我挑戰,運用數位能力、數位資產等進行營運流程與管理模式的改革,進而發展出以數據驅動的新商業模式,開發新市場以及創造價值,但這些超過 143 萬家中小企業,50% 以上老闆年紀超過 50 歲,更有 17.4% 的老闆年紀已超過 60 歲。
這陣子朋友圈流傳著一則故事:一位企業家原本不願接班的兒子,因為疫情的關係回國,這位企業家讓兒子,有空就多去公司走走,結果過了一陣子,兒子主動向父親提出要接班的想法,讓這位企業家喜出望外。
這些未來將接手企業經營的第二代,也許會想要透過創新,讓企業能升級轉型,但可能只聽過數位轉型,卻完全不瞭解內涵,更可能對於數位轉型所需的前瞻科技完全不懂,這時如何對這些企業第二代進行超前部署,讓他們能充份瞭解數位轉型的內涵,擁有良好正確的數位轉型心態和知識,會是值得政府和產業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們樂見政府提出如「數位青年轉型種子賦能計畫」、「輔導小微型企業數位轉型及永續發展計畫」等,透過職能培育和企業實作,希望能養成擁有管理、技術、溝通協調等綜合技能的新世代 π 型人才,也培育在地的數位人才,廣泛提升中小和微型企業對於數位轉型的認知。
產業界也正積極結合資通訊、機械、金屬、食品、紡織、零售、休閒服務、物流等具數位轉型需求的領域,以及提供數位轉型服務的人工智慧、物聯網、雲服務、資安等業者,成立「數位轉型推動聯盟」,除希望打造包括資訊服務、系統整合、法規調適等多面向的產業交流平台,其中也成立了二代創新委員會,就是著眼培育優秀的青年數位轉型人才,提前佈局數位轉型發展,建構完整的數位轉型生態系。
在政府和產業都積極朝向數位轉型邁進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共同思考:永遠都是最根本的數位基礎建設,是不是已經完善?這會是產業期待政府一刻不能鬆懈的重點。讓產業能順暢導入各種數位工具,是數位轉型能否成功的關鍵,那現在是否還有那些讓產業綁手綁腳的法規,如政府是否在兼顧資安的考量下,鬆綁對境外公有雲和架構在境外公有雲的「軟體即服務(SaaS)」的使用限制?
隨著全球積極進行數位轉型,將開啟一個新型態的經濟系統,引領產業朝向跨世代、跨境、跨領域、跨虛實等方向邁進,產業界會探討跨產業、跨領域及跨業態等不同群聚的創新商業模式,未來也會透過「數位轉型推動聯盟」促成政府和產業間的深度對話,讓政府和產業能充份掌握共通的實務需求。(於念鋆)
|
|
凌群電腦於2016、2018分別獲得智慧城市展的系統整合輸出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