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研華何春盛:工業電腦已變身為「智能系統」
2014-07-16
|
|
2014智慧城市展後,研華公司總經理何春盛接受東森亞洲台的訪問,以下是訪談內容: 工業電腦是智慧城市的核心產業 Q:研華科技已有30年的歷史,我們一開始認識的研華是以工業電腦起家,時至今日,研華則是轉型來做智慧型裝置的硬體設備了嗎? 經營內容已有所改變了嗎? A:研華過去三十年是全球工業電腦的領導品牌,過去我們認知的工業電腦好像就是在工廠使用,現在工業電腦其實已化身成為智慧城市或是物聯網核心的配件,所有的智慧城市及物聯網其實都圍繞著工業電腦,包含資料的採集、通訊、運算都在工業電腦裡面,研華可以說是現在智慧城市或是物聯網產業的核心產業。 Q:也就是說研華現在還是在做工業電腦,只是30年前的工業電腦他所賦予的功能及價值,跟30年後的現在有大大的不同了? A:是,尤以整個科技的進步,像是無線、智慧型手機、傳感器的微小化,工業電腦將以上的技術整合後,讓智慧城市或是物聯網產業到今日得以實現。
建設智慧城市就是要讓民眾幸福有感 Q:可否請您談談,現在台灣的台北市及台中市都曾獲得ICF全球智慧城市的第一名,研華在這方面,在硬體、軟體及整合性服務上,您對於台灣的城市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呢? A:我們在智慧城市內讓老百姓最有感的就是智慧交通,含括範圍有鐵路、公路、巴士,以台北市為例:台北市的e-bus,讓乘客可以透過手機, 在站牌就可以知道下一部公車會幾點幾分到站,就可以很悠閒地等公車,不用抱著焦慮的心情等公車,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這包括了每一台公車上有一個工業電腦,工業電腦透過GPS連結到交通局的行控中心,行控中心隨時可以掌握公車的地點,甚至可以掌握到公車上目前坐了多少人,在尖峰時間加派公車,這些背後都是有一個很大的工業電腦系統來組成,並呈現給老百姓有感的服務。 Q:在智慧醫療方面,你們是不是也有著墨呢? A:各位應該都有去醫院看醫生的經驗,其實我們最大的痛苦是不知道幾點應該到診間,要等很久,透過整個智慧醫療的系統,我們提供一個APP並與內部的電腦作配合,與後臺病歷系統連結,病人可以透過手機掛號,看診當天也可透過APP查詢現在醫生看到幾號,就可以知道還有幾號會輪到你看,就不用一大早就擠到診間,焦慮地等,這個系統也跟健保卡結合,只要到診間拿出健保卡,感應後護士就可知道你已經報到,就可以很從容的就醫,這些都是我們過去無法想像的,我們提出一個觀念,真的施政是要解決老百姓的問題,我們這個系統就是解決病患看病的痛苦,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大陸現在「看病難」,這個「看病難」就是看個小病要花一整天的時間,若是我們的「智慧醫療」應用能夠複製到中國大陸,也可以為大陸十幾億同胞創造幸福的生活。
台灣的成功經驗是協助大陸智慧城市建設最好方法 Q:的確,看這次2014智慧城市展,研華可以說是經營智慧城市軟硬體架的是領導廠商,您剛剛提到算是智慧醫療、智慧建築、還有溫室甚至零售、通路、車隊管理,只要是人類想像得到的地方,現在雲端結合物聯網就可以幫大家做到。您剛剛提到台灣的部分,政府有些項目支持,然後您們幫台灣來承作,但如何複製到中國大陸,這方面是有機會,但是否也遭遇到一些問題? A:對,大陸是計劃性經濟的國家,發改委已批准了兩百多個城市可以發展智慧城市,但在我的觀察,這些城市都還是停留在規劃階段,就是花了很多錢出來了一本一本的規畫書,其實離落地都還很遠,台灣的政府則是從落地的角度來開發,來看這個問題,我想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國家,老百姓會來監督政府,老百姓對於政府花的錢要有感,老百姓才會覺得你是個有為的政府,所以我覺得研華可以在中國大陸幫助很多地方政府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的落地,不是停留在概念,停留在規劃書,研華在全球推動智慧城市的應用案例,可以提供大陸各省市政府一個參考,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讓中國大陸政府了解到政府施政應該讓老百姓有感,讓擠公車、坐捷運、看病不要這麼痛苦,研華在這上面應該可以盡一份努力。 Q:其實中國大陸以政治領導一切,要如何勸說領導人便需要長期的努力,台灣是用選票來選自己的生活品質、選生活願景,如果地方縣市首長做不好,可能就會被選票淘汰,這次台灣在智慧城市選舉中,入選的應該是比大陸還要多嘛?中國這兩百多個城市可以讓智慧城市落地,但要如何去就幾個行銷據點來進行推廣,現在大陸要超越、要改善的速度也是挺快的,像是在環保、節能這個領域,雖然起步的慢,但是進展得很快,主要是他們市場、經濟規模大,所以對於進軍大陸,您有什麼樣的計畫,還是說現在只是在前期的階段? A:我們研華在中國大陸有52個城市都設有行銷據點,這52個行銷據點是我們幫助各個大陸城市落地的最好通路,我們也成立了智慧城市落地小組,我們會稱之為落地小組,是因為智慧城市現在僅停留在概念,老百姓不會有感,我們覺得應該要讓老百姓有感,所以我們會把在台灣或是在全世界推動的智慧城市案例,我們會提供給各城市的推動小組,讓他們可以一項一項的來推動,我要利用這機會來談一下,很多朋友都問我智慧城市產業到底有多大,這個產業的規模是超出你的想像,落地的時候會化成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應用,這些應用基本上核心都是工業電腦、傳感器、big data分析及通訊設備,這些剛好是台灣過去30年我們在ICT所打下的基礎,台灣有百萬的中小企業,這些螞蟻雄兵都各自有自己的專長,這些各自的專長如果能整合出來,就可以在智慧城市協助、落地,用螞蟻雄兵的方式,讓老百姓有感,這是我想要推動的,但我們也不曉得在中國大陸的體制之下,到底我們能夠盡多少力。 Q:當然,您也是我們的台灣之光,透過我們東森亞洲台的頻道,在全中國大陸都可以被看見,所以相信您的聲音,中國大陸領導也都可以看到,而且他們每個省市的領導競爭都非常激烈,或許您上完我們節目之後就會競相被邀請,台灣現在其實也存在一種危機感,好像台灣很多項目都逐漸被大陸趕上,台灣服務業還是在台灣可以引以為傲的地方,所以在這塊領域,我們還有多少機會可以在大陸複製經濟規模呢?像是比方說之前電腦公會的專家就提到過智慧型城市,覺得說他所倚賴的不是軟體也不是硬體,而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功能型的取向,那您如何定位在所謂智慧型城市軟硬體設施定位的這個領域當中台商未來的機會,跟歐洲、跟日本或是跟我們鄰近的韓國,我們是不是也存在一個競爭合作的關係。 A:這個問題非常好,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回答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台商在大陸做生意大概經過30年的時間,有幾個階段,很多台商漸漸感覺到在大陸做生意越來越困難,我自己深入的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大陸從沒有到有的過程中,不斷的在學習,到今天他們的企業或者是政府,其實能力都不差了,某些領域甚至超越台灣,所以台商在大陸不管是智慧城市或是其他領域,我覺得需要有不同的思維跟策略,我提出的策略是,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跟大陸的廠商合作,大陸當地廠商熟悉當地的市場,知道怎麼在當地做生意,台灣則是有我們的管理及技術,如果這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成功機會就會比較大,如果靠台商單打獨鬥,這是有困難的。
不斷創新與進步,就不擔心競爭 Q:請問總經理,有些項目台灣跟大陸合作之後,他們的學習能力也很強,如果台灣的管理及技術,是您認為目前台灣發展智慧城市的核心利基,那麼如果這部分跟大陸積極合作,您覺得台灣廠商還擁有優勢的期限是多長呢? A:其實我一點都不擔心這個問題,你看人類進步的過程不都是一連串的競爭,一連串的超越,那只有你不斷的往前進,不要怕被學習、複製,只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跑得比你的競爭對手快,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不存在的,以我們公司來講,研華在大陸有很多研家軍的公司,就是很多公司名稱是研XX的,那他還是沒辦法跟我們競爭,因為我們不斷的在努力與創新,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存在的問題,只要我們不斷的創新與進步,就不會有競爭的問題。 Q:我們很高興的能夠聽到,智慧城市的相關建置的軟硬體是台灣現在少數僅存的幾項優勢競爭力之一,何總可不可以跟我們說您要如何保有這樣的競爭優勢?您未來的規劃又是如何呢? A:我們如何保有這樣的競爭優勢,第一個是我們要不斷的跟世界的先進技術保持聯繫,台灣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國家,但我們也不用妄自菲薄,台灣擁有很優秀的人才,我們跟前緣技術,像日本、德國、美國我們有很好的連結,我們有很好的技術來源加上傳統的創新、拼鬥、認真的精神,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持續的保持領先,並且應該要與時俱進,知道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斷的超越,不斷的去自我變革,如果這樣做最後還是被淘汰,那也是命,沒辦法的事情。 Q:最後一個問題請教何總,這個智慧型城市,當然不是廠商怎麼能幹,怎麼樣的研發,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配合,恐怕也很難普及化讓全民都享受到,政府要怎樣制定政策,比如像電動車,就是中國大陸有政策同時又有市場,所以才能發展的比台灣好,所以同樣都是以智慧城市來講的話,您對於台灣或者是中國大陸政府的政策,在配合度上或是在遠見上面,您給他們什麼樣的建議呢? A:我覺得您講得非常好,其實智慧城市或是物聯網,政策的領導十分重要,因為很多的建設必須牽涉到公權力,沒有公權力就無法推動,我們回到現在台灣的ETC的問題,他們也是使用我們的工業電腦,我認為它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將來所有資料都上了雲端,政府都知道你到哪裡去,某乙從哪個交流道上了高速公路,又從哪個交流道下去,幾點幾分在那裡停了多久,從科技的角度來看這全部都可以掌握,所以政府應該訂定法律讓老百姓放心,讓資訊安全、隱私可以被保護,需要政府的政策正確領導,我認為創新要從bottom-up,我個人認為政府是沒有能力創新的,因為政府要考慮到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只有民間有能力創新,鼓勵民間bottom-up的創新,再加上政府Top-down的建設跟政策的制定,我覺得這個事情的推動就會變得非常順利。
*研華科技何春盛總經理接受東森亞洲新聞台《亞洲大現場》節目訪談影片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