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吳東凌:交通部將加快客運業者運具電動化的腳步
2024-09-24

編者按,在淨零排放的政策方針下,客運業運具朝電動化發展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在運具轉換的過程客運業者會遭遇到哪些機會與挑戰,智慧城市聯盟於9月4日高雄亞灣新創園舉辦<客運電動化轉型與場站經營管理論壇>,邀請交通官員及客運業者一同探討。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運資組組長吳東凌在論壇中表示,政府將自2025年起擴大補助客運業者購買電動巴士,並將鼓勵導入智慧充電排程管理系統以提高客運的管理效率。以下是吳組長的演講重點之摘要:

 

吳東凌表示,交通部會在今年(2024)10月份邀請國內客運業者、縣市政府及充電系統業者舉辦說明會,對於推動電動公車充電管理系統的補助機制,凝聚政府與業界間的共識,納入明年度(2025)電動公車的補助參考。在此同時,交通部也正與「台灣電動車輛車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簡稱充電聯盟)」合作,研擬「電動公車智慧充電功能規範草案」,全面啟動國內公共運輸的能源轉型工作。

 

吳東凌指出,公共運具的電動化是當前運輸部門至關緊要的工作項目,運研所2年前就開始與台灣電動車輛電能補充產業技術推動聯盟(簡稱充電聯盟)合作,建立國內充電的規格及相關協定,而後並積極的開發EV大巴的智慧充電排程方案,目前已完成上線,以北士科中興巴士64輛大巴的場域而言,可省下超過40%的電力及看守充電作業所需的人力成本,受到業界的肯定,並贏得2024年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及APEC智慧運輸首獎。

吳東凌坦陳,市內公車的電動化,絕非只是單純的電車購入這麼簡單,業者都正面對電動公車場站的能源管理及電力分配的挑戰;以運研所在北士科中興巴士推動「智慧充電排程」應用方案導入的示範場域的經驗顯示,過去巴士業者必須安排兩位工作人員晚間輪流看守場站的充電系統,一不小心超過與台電所簽訂的契約容量,就會被罰款,完全仰賴「工人智慧」的經歷,讓業者叫苦連天。

根據這段時間與客運業者的接觸發現,公車電動化面臨的挑戰主要有4個方面:

 

  1. 車輛議題:車輛的數量、電池的特性及充電標準;
  2. 空間議題:停車場的區位、停車場土地的面積及可設置充電樁的數量;
  3. 營運相關的議題:夜間的集中休息充電的特性、日間行駛班表的排程及行駛里程與用電需求等等;
  4. 電力供應的問題:區域電網供電的能量、契約容量限制、電價尖/離峰時間及土地使用名目限制等;

客運業者對於這些問題相當的困擾,運研所進行為期4年的計畫「電動大巴智慧充電排程專案」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吳東凌表示,首先,交通部先與經濟部協商後,攜手充電聯盟將充電的介面統採用CCS1+N充電介面,並定義出「智慧充電管理系統」功能;而後與民間智慧充電排程管理方案供應業者及客運業者一起打造出一個能實質落地地智慧充電管理系統,也充分地整合客運業者的營運相關功能需求,在此同時,也在運研所建立客運業者數據蒐集及分析平台,會透過大數據與AI技術進行關鍵指標分析。

 

吳東凌並認為,未來更將優先投入資源,盤點並統整各客運業者充電系統地使用狀況,打造業者即時性地充電最新動態的公有雲,讓所有的業者能夠跨不同區域、不同業者共享當下可使用的充電資源,除了可以讓客運業者隨時充電具有調度的彈性,也能在分享充電的同時,增加一筆額外的收入。

 

吳東凌在論壇現場更強調,未來電動公車本身就是一個移動的儲能櫃,不僅能支援區域緊急的電力供應,未來還能配合電力公司需量反應的機制,是強化城市能源管理韌性的最佳平台之一(陳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