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吳誠文:積極推動智慧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2025-10-14

編者按,為推動台灣智慧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台南市政府、工研院、國科會共同合作,在台灣智慧城市聯盟TSSA下成立<智慧型機器人工作小組SIG >並於今(10/8)日正式成立,以下是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在成立記者會的致詞內容:

記者會新聞稿連結:https://smartcity.org.tw/news_release1.php?id=970

記者會Q A連結:https://smartcity.org.tw/news_release1.php?id=971

非常高興能與台南市政府以及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共同舉辦這場重要活動,宣示政府對推動智慧機器人產業的決心與規劃。這不僅是一場記者會,更是一項國家未來產業政策的起點,象徵著台灣在全球人工智慧與智慧機器應用浪潮中的積極布局。

結合國家科技方案與區域治理願景

吳主委指出,行政院已通過《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科技方案》,並與「大南方新矽谷計畫」深度整合。該計畫雖以南部為起點,但服務對象是全國人民,目的是縮短區域發展落差,透過科技驅動均衡發展。

台灣在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如今更應朝應用導向的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讓這些技術不再只是支撐硬體製造,更能走入百工百業的實際應用,滿足國民在生活、教育、醫療、交通等各層面的需求。

AI賦能機器人 開啟全新應用時代

智慧機器人並非僅是「像人」的機械裝置,而是一種結合了 AI 智慧、自主行動與實體裝置的應用系統。主委強調,智慧機器人的核心在於「智慧」,也就是 AI 的深度導入。從 ChatGPT 等 AI 工具的應用可以看出,人工智慧正在成為人類最佳的助手,尤其在人力短缺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機器人將可填補這些缺口,甚至執行高危險、粗重、重複性的工作。

未來的機器人不拘泥於人形,它們可能是有腳、有輪子,甚至像球體一樣能滾動,也可以飛行或水上行動。重點在於它們是否具備智慧,能不能自主完成任務、解決問題。這些機器不但可以在消防、建築、農業、照護等領域大展身手,還能完成人類難以做到的任務。

跨部會整合資源 全方位推動產業發展

吳主委表示,目前智慧機器人發展計畫主要由經濟部與國科會主導,並與數位發展部、國發會、衛福部、農業部等其他部會合作。各部會將從實際施政需求出發,將機器人導入政府服務體系,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也同步帶動商業應用擴散與產業市場的擴大。

舉例而言,戶政、交通、觀光、衛生、環保等傳統服務領域,都有導入機器人與智慧科技的潛力。未來政府服務將結合實體與虛擬系統,透過雲端運算、AI分析與實體機器人裝置,提供即時、個人化且高效率的服務。

建構研發與製造基地 南部為產業發展核心

台南是智慧機器人產業的重要據點。行政院早在去年即於台南沙崙宣布成立「AI產業生態園區」,現已建置「台灣智慧系統整合製造平台」。這成為智慧機器人發展的重要基礎。

未來,經濟部將在六甲工研院南分院設立新的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並在柳營科技工業區建立智慧機器人製造基地,吸引相關廠商進駐。同時,國科會也規劃在沙崙設立「國家機器人研究中心」,聚焦於前瞻技術的研發與人才培育,支援產業長期發展。

此外,政府也積極邀請國內晶片廠商參與,以「晶創台灣計畫」補助開發智慧機器人所需的關鍵晶片技術。已有多家企業響應,顯示產業對未來智慧機器人市場的高度期待。

人才、軟體、AI模型三軌並進

吳主委強調,未來產業發展不可忽視人才與軟體的重要性。除了硬體設備的升級外,軟體開發、AI模型訓練與本土語料庫的建立也是關鍵。

國科會將與數位發展部攜手,協助本地軟體產業與新創團隊,開發輕量化、高效率的AI模型,適用於各種特定應用場景。這些模型除了可部署於邊緣裝置上,也可透過國產雲端平台進行大規模運算與服務推送,並支援智慧城市的各種應用。

打造智慧城市 推向國際市場

智慧機器人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透過統一平台整合交通、醫療、旅宿、環保、教育等多元服務,讓市民與旅客都能享有智慧科技帶來的便利。成功模式未來可擴散至全國,並進軍國際市場。

只要能在台灣城市落地實踐,就有機會將整套智慧城市與智慧機器人整合解決方案輸出全球,讓台灣不只是科技製造的重鎮,更成為全球智慧應用的典範。

邁向人工智慧之島

吳主委最後表示,感謝台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所有產官學研界的參與與投入。今年底前,在旅宿餐飲與智慧健康領域預計將有具體成果展示,明年則將擴大應用至智慧交通、智慧製造等更多面向。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賴總統所提的『人工智慧之島』願景。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台灣一定能在智慧機器人與智慧城市的發展道路上邁出關鍵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