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業4.0的內涵,是以CPS為核心,智慧工廠為精髓,而機器人、物聯網、自動化產線就是這個概念的基石。德國以多年自動化經驗與人工智慧研究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新一代的生產製造理念,是指人在生產流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勞動工作的「操作者」,而是升級為生產過程的「設計者」、「決策者」,以及流程的「管理者」。因此德國所提出的未來「智慧工廠」情境:未來工廠將以全新生產流程運作,導入智慧整合感控系統,連結物聯網與服務聯網,形成「智慧製造+服務」的全新商業模式,除可垂直整合工廠與企業管理流程,亦可以水平方式透過網路與外部供應鏈結合,從訂單到交貨都能夠即時控制。
由於台灣出生率長期偏低,因此台灣勞動人口從2015年達到高峰之後,便開始減少,導致2020年就業人口缺口將高達196萬人,因此經濟部工業局以工業4.0為理念,開始推動生產力4.0。也就是結合物聯網、智慧機器人與巨量資料,啟動智慧製造、智慧服務與智慧農業等商業模式,並發展虛實智動化生產系統與智慧工廠。
在設備智動化方面,透過科技化硬體(包括智慧機器人、智慧化設備、智動化製造系統),智慧化軟體(智慧感測、高速運算、智慧決策),虛實化系統(虛擬設計分料、生產模擬分析),以物聯網技術與設備打造出智慧工廠,進一步達到系統需實化(虛實智動化生產系統)的目的。
在生產力4.0的設計當中,大數據(Big Data)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也是提升生產良率與效率的重要關鍵。舉例來說,LED製程參數資料有配方資跟機台資料,透過持續收集生產數據,將不確定性資料結構化,並且透過巨量資料分析處理智慧化,然後進行資料呈現決策分析,就可以讓生產過程持續最佳化,提升效率與良率。若是搭配上訂單/需求的分析預測,不僅能減少成品庫存數量,更能依照市場變動進行進料需求管理,減少不必要的購料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