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何全德 : ICT發展策略,應落實於智慧城市
2014-07-16

(本站訊)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以下簡稱研考會)資訊管理處處長何全德日前指出,「智慧城市」的推動與建立將是由政府、產業界及市民共同參與的全面性社會工程;過去政府為提升治理效能且因應產業加值發展所提出的Open Source、雲端運算乃至新近的Open Data等ICT產業應用及發展策略,都可進一步的整合匯流並落實在真正讓人民有感的「智慧城市」建設平臺上,未來更可以將此一議題提升到跨部會的層級來統籌規劃及推動。

 

何全德日前在台北市電腦公會主辦的『2014智慧城市展系列活動之發展智慧城市經驗分享會』中指出,近年來「智慧城市」的創新城市治理思維與建設藍圖,已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主要國家亦著手推動各種不用面向的「智慧城市」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及增進市民生活福祉。臺灣陸續已有台北市及台中市贏得國際城市論壇(ICF)的首獎,顯現我們多年來科技產業蓄積的優勢及多元創新能力,已成為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最佳基礎,甚至可以進一步發展成對外輸出的資訊服務產業。

 

何全德指出,地方政府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時,首先應該理解每個城市的特色、基礎建設、人文環境境等均不同,因此沒有單一模式可供複製,除了共通性的以加速寬頻(固網與無線網路)建設作做為「智慧城市」必要的基礎建設,更要著手找出及強化己身的優勢:也就是用自己最快的馬去與他人最慢的馬競爭,如台東縣政府規劃以促進觀光服務為核心導入「智慧城市」的作法,即是最好的案例;再者,要強調的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係城市治理能力及競爭力的提升與市民的參與,而非著重ICT技術本身,後者係提升市民生活品質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新動能。所以,建議地方政府從擬定計劃到實踐,宜建立及強化跨局處室及跨專業領域的協調機制,以有利於資源整合運用及強化「智慧城市」的執行力。

 

他並表示,根據過往的成功經驗,智慧城市的推動與建設有賴於產官學研的密切合作為其關鍵,可試著讓企業有更多主導試點營運的空間,政府單位擔任引導及友善環境建立的角色;未來,每個「智慧城市」試點都必須找到特有可獲利的營利模式,才是永續經營推動的必要基礎,非全然仰賴政府的經費支應與政策性的指導,否則地方政府較難突破現有的框架,也不易尋得城市創新及永續發展的利基。

<何全德於2013年8月20日發展智慧城市經驗分享會發言,陳曉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