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陳曉開:美國政府推動以物聯網建設智慧城市
2017-10-18
|
|
華盛頓特區GCTC活動國際觀察 「全球城市團隊大挑戰(Global City Team Challenge,GCTC)」可說是場美國聯邦政府展開全美國境內建設智慧城市的奠基工程,更是集結眾力打贏這場全球智慧城市產業的開端;「他們(指美國聯邦政府)知道,一旦將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的產業標準及協定透過這個會展深刻地討論與確證,IBM、HP及微軟這些全球性的大廠將一湧而出,搶食這塊大餅」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研究員林芳邦點出其間深義,他斬釘截鐵地說:「以資通訊科技為主的我們,絕不能在此缺席…」。
GCTC由美國商務部轄下的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 and Technology,簡稱NIST)主辦,整合國務院、國土安全部、運輸部及國家科技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等部會,在未來美國智慧城市規劃與推動中皆已就定位,依個別執掌進行技術架構的研擬與商業落地的推動;GCTC自2014年開辦時,即清楚的界定任務為:「因為當前大部分的智慧城市/社區發展都是各自為政,採取客製化模式,所以,NIST要做的就是,站到第一線整合聯邦政府、產業界、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NGO)等公私部門,鼓勵產業標的建立與合作;用物聯網與虛實整合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CPS)等技術建立可複製、可延伸且可永續發展的模式…必須根植於可互聯互通的標準化解決方案。」
GCTC分別在運輸、城市數據平台、公共安全、能源/水資源/廢棄物、醫療保健等重要領域皆具體在會後提出規劃的藍圖(blueprint),綜合歸納出地方政府與產業在推動智慧城市的規畫與實質落地的實踐,將會中的共識轉化為政策,所以,會中的「行動叢集(action cluster)」有產業間的討論與觀摩;「超級叢集(super cluster)」則是來自國內與各國的縣市首長經驗的分享與傳承,都是很重要的交流平台。
以運輸為例,藍圖中就提到運輸部將政策性的強化人工智慧(AI)自駕車(AVs)場域試煉推動,以波特蘭市與速霸陸汽車公司的Impreza的實驗計畫當範例,從城市道路與停車政策的配合,社區的共同投入、持續的營運模式、各種解決方案與標準及廠商的技術能量等方面,提供給產業界與縣市政府參考。電動車等低碳運具基礎設施的佈建與共享運具(如:台灣的Ubike、WeMo電動機車)的租賃平台的推動也是政策鼓勵的方向。
他山之石 從中央傾聽地方需求開始… 台灣智慧城市的推動雖不乏智慧國土等上位政策的擘劃,但在執行的過程中,碎片化成個別部會不同的專案,經濟部、國發會與內政部皆以經費補助特定智慧城市應用的建置,並由委外單位執行,彼此間未同步並整合,層層節制下,中央與地方早已形同斷鍊。
中央政府願意在GCTC平台中坐下傾聽地方需求的態度,是必要的;行政院科技會報今年6月方有具體回應,成立一個跨部會並兼具中央地方協調功能的「智慧城鄉溝通平台」,強調中央與縣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推動單位)的面對面對話,將地方需求的聚焦收斂,跨部會協調避免重複投資造成浪費,試圖重整近年中央資源與地方需求間無法同步的困境,但成效仍需持續檢視。
關鍵在複製… 其實,美國聯邦政府早已警覺到這種重複性建置浪費的現象,前面提到,NIST希望透過GCTC這個平台展示並建立可複製延伸並持續的營運模式;白宮在2016年編列一筆35萬美元的智慧城市應用複製預算,一旦在地方政府落地效益顯著,就由NIST主導後續應用複製的工作,降低解決類似問題的成本。
舉例來說,奧瑞岡波特蘭市佈建測試低成本的空氣品質監測器,用以測量都會區空氣污染,該計畫所建置的監測網路與應用會成為其他城市的指導原則;維吉尼亞州紐波紐斯市(Newportnews)則利用水位監測器及民眾提供的數據建立一個預估都會洪災的電腦模型,並據以建立緊急事件反應標準流程,有助於複製到維州漢普頓路區(Hampton Road)的其他城市。
反觀台灣地區,我們看到的是由縣市政府各局處依個別業務需求而建立的小型專案式的小規模測試與應用,除了空氣盒子被國內八個縣市政府採用為環境教育的平台,其餘約有九成在概念驗證(Prove of Concept)階段就停擺,即使效益顯著,也未見任何的跨縣市複製個案,大都從自己縣市既有經驗值出發,或是私下的經驗交流,抑或局處首長到他縣市任職移植先前經驗而成。
美國言明在推動智慧城市創新應用複製的初衷,在於節省重複建置的成本,但在開放架構與互聯互通的標準前提下,不僅能創造必要的產業規模經濟;既有建置經驗的傳承可以讓縣市政府與廠商都不致於流連於孤立且客製化個案間,重複摸索錯誤。
更重要的是,由聯邦政府主導智慧城市應用複製的工程,以中央的高度盤點縣市政府的需求,從其間找到彼此的相似與相異點,以整合式的觀點,依地方不同的情境,以全面或部分模組化複製,協助地方政府以最快且低成本方式解決問題。
台灣可以成為各國智慧城市產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NIST則從去年開始與國內外產業與縣市政府合作夥伴共同成立一個「以物聯網建設智慧城市架構的國際技術小組(International Technical Working Group on IoT-Enabled Smart City Framework,縮寫為 IES-City Framework或通稱yes city' framework)」,確認既有及已佈建架構中互聯互通的關鍵點(pivotal point of interoperability,PPI)並草擬一份共通架構的共識文件,供產業界與政府單位參考。
「其實,從會場與會參展的廠商與政府單位,以歐美為主,其餘只有亞洲地區的台灣、韓國及日本等三個國家」熟捻美國科技政策的林芳邦推論,「美國商務部的這次邀請的對象,大都具備相當的技術能量與智慧城市應用建置經驗…並非廣發天下英雄帖,這應該有其考量吧!」亞洲.矽谷專案計劃人資長蔡志宏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認為:「以台灣智慧城市發展的現狀而言,已居於相當的領導地位,這應該是美國官方重視我們的原因」(陳曉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