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呂新科:依據FEA重塑市府IT架構
2019-03-16

編者按,台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於3月13日(三)在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第25次例會中演說,

以下是演說內容摘要:

 

台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呂新科表示,台北市智慧城市的進程除將持續深化公私協力(PPP)的合作生態及智慧政務的治理架構外,更重要的是,會積極地聚合(convergence)市民服務體驗建立TaipeiPASS(台北通)方案,將身分憑證、數位服務及電子支付合為一體,提供市民個人化及整合性的服務。

呂新科日前於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aipei Smart City Solution Alliance,TSSA)以「台北市智慧城市的傳承與創新」為題與資通訊業界分享自己新就任資訊局長後,對智慧城市推動的規劃;呂新科表示,北市資訊局會以「打造智慧城市協作生態」、「智慧政務治理架構的持續深化」及「整合優化市民服務體驗」三個目標著手。他認為,台北市政府在過去4年間,以台北智慧城市推動辦公室(TPMO)的模式,的確成功地推動上百件的概念驗證(POC)專案,透過實證而後進行擴大落地的評估,讓民眾更貼近服務,且能鼓勵產業的創新,這部分所謂的協作產官學之生態模式,還會持續下去,並向國際推廣,也是城市治理轉型的重要推手。

重新規劃市府的數位化架構,則是呂新科面臨的挑戰;呂新科指出,市府在最初並未建立一致性的IT架構,所有的標案規格書所著重的都是財務與時程的規劃,應該是先確立市府統一的架構標準,並依業務的特性需求才能真正精準地估算出財務與時程,所以過去各局處的IT架構根本是各行其是,無法串連溝通,使用時間過久後,軟體生命週期衰竭,導致經常抱著未爆彈的感覺。所以,重新建立一套統合性的IT架構與規格是當務之急。

而與市民最貼近的部分則是,他會著手將過去相關的服務體系聚合為台北通TaipeiPASS:將身分憑證、數位服務及電子支付合為一體,市民不再需要親身前往臨櫃辦理相關的業務,透過線上無縫的認證與交易,系統就能辨認身分(eID),且能以多重載具認證;而後市政府就能依上述的身分驗證對市民的需求有清楚的掌握,而提供必要的個人化數位服務(eService),而電子支付正是串接服務後必要的金流,過去台北市政府已將規費繳納置入,是一個正確的開始,往後會要結合業者,提供市民更多元的服務體驗(陳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