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資訊

桃園積極推動城市能源轉型 2025-08-19

由桃園市政府、桃園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TSSA)、台北市電腦公會(TCA)於8月15日共同主辦「台灣虛擬電廠發展趨勢與商機論壇」,多位產官學界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城市淨零發展及能源轉型相關議題, 各講師分享重點如下:

 

• 桃園市經發局張誠局長指出,桃園以2014年為基準年,設定2030年減碳50%、2050年淨零的目標。全市約有1.2萬家工廠,工業用電占比近七成,但2017至2022年間,工業產值由2.9兆成長至逾4兆,用電僅增2.6%,展現節能成效。市府透過低碳化輔導計畫,協助高用電產業,特別是電子業,進行評估、轉型與減碳。同時成立智慧產業學院,推動低碳與智慧雙軸轉型,並已協助業者爭取2.05億元中央補助。在儲能推動上,目前已有40案場、94MW裝置容量獲補助,展現桃園在能源轉型的積極作為。

 

• 台灣電力公司桃園區營業處處長邱雲祥指出,桃園是全國用電大戶,用戶數與用電量成長皆居前列。因應需求,台電自2024年起投入超過60億元強化配電系統韌性,包括變電所設備升級與饋線自動化,將事故停電時間降至最短,並力求2025年達成65%斷電於5分鐘內復電。未來也規劃於2035年前,完成桃園逾130萬用戶智慧電表汰換,推動移轉尖峰與需量反應,鼓勵用戶於離峰用電或減量。同時發展光儲合一與車輛對電網(V2G)應用,提升電網調度彈性,打造更穩定與永續的用電環境。

 

• 國立中央大學 陳正一教授 從智慧城市角度切入,強調能源是其最核心的基礎設施,特別是桃園近70%的工業用電。他將表後微電網分為奈米電網(小型住戶)、迷你電網(區域性)等不同標準樣態,並強調儲能系統在微電網中扮演「電網形成」的關鍵角色。陳教授指出,電力轉型最終目標是實現虛擬電廠(VPP),這將結合需量反應、儲能及電動車V2G等多種模式參與電力市場。他也以金門作為獨立電網的案例,說明其再生能源佔比已達52.25%,儲能系統對平滑發電、降低柴油發電成本至關重要。

 

• 安瑟樂威股份有限公司 鄭志行執行長 指出製造業面臨「用電與碳焦慮」及電價快速上漲的問題。他強調能源轉型中克服「人性」的重要性,並警示「一站式」淨零方案並不存在,真正的進程需10-20年,強調「必須要有數據,要有科學方法,然後循序漸進,持續優化」。鄭執行長提出「聰明用電」概念,即在正確的時間利用適當電力資源,甚至將廠區資源提供給電網。他強調能源管理系統(EMS)應具備多元能源管理能力,涵蓋用電負載、分散式能源、儲能及自用發電設備,並能提供即時數據化報表供決策參考。

 

• 盛齊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陳彥勳副總經理 分享了工商業用戶建置儲能設施的落地應用經驗,公司在表前(電網側)儲能與太陽光電領域有豐富實績。他觀察到尖峰用電時段已因太陽能佔比擴大而轉移至傍晚。陳副總詳細說明表後儲能的效益,包括時間電價管理、降低契約容量超約、穩定電壓、取代部分緊急發電機、提高需量反應表現及提升光電自用率。他指出,政策導向促使儲能發展,且工商業設置儲能設施不僅能提供緊急備用,還能透過電價優化和參與輔助服務獲得雙位數年化報酬率。

 

• 台達電子 江文興副總經理 指出,台灣人均年用電量高達12300度,是亞洲的三倍、日本的兩倍。他預計未來AI資料中心將耗費台灣兩倍電力,並強調面對不可預期事件時電網韌性的重要性。台達電以「系統韌性指數(SRI)」作為量化目標,並以北部醫學中心為案例,目標在電網斷聯時能自主供電72小時,透過能源管理平台,初期聚焦水、氧氣、電力等關鍵維生系統的韌性管理,並期望將供電時間延長至720小時。

 

• 創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丘為臣副總經理 以電動公共運輸業者的角度分享V2G(車輛到電網)的實務經驗與必要性。他指出,台灣目前約有2,000輛電動巴士,其中該公司占有350輛,每年減碳效益相當於50座大安森林公園。透過智慧充電系統,可依契約容量、車輛數、路線與發車時間進行最佳化調度,不僅避免超約,更能有效降低電費,為客運業者帶來顯著經濟效益。他強調,龐大的電動巴士車隊蘊含約700MWh緊急備援潛力,未來若能突破技術與商業模式瓶頸,將成為電網韌性的重要助力。

 

本次論壇為2025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系列論壇第二場,後續於9/9、9/10在高雄舉辦醫院及氫能車輛主題論壇,歡迎大家可以報名參加(https://smartcityonline.org.tw/forums.php),並追蹤本聯盟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TPEsmartcityexpo/?locale=zh_TW),掌握最新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