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小組介紹

資料交換標準SIG
1、 SIG成立的目的?
近年來,智慧城市的發展迅速,物聯網、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和智慧政府等各種應用不斷推城出新,各種物聯網標準也因應而生。但是當前為了要達到智慧功能的發展,讓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目標可以實現,必須要有一套資料中介與交換標準存在,解決現存及未來各IoT系統之資料/應用系統/IoT設備間資料問題,增加資料應用價值,催生智慧城市開放新創生態圈,提供智慧生活創新應用環境。

2、 國際智慧城市資料交換標準現況?聯盟將依據哪一項標準
國際IoT標準眾多,除了物聯網的網路層、感測層、中介層等標準已有數個國際聯盟在制定,以產業別建立的標準也非常的多,國際各大物聯網主流公司也都以標準聯盟方式加入制定和主張各項標準,目前包括IETF、IEEE、ETSI、OGC、oneM2M與W3C等標準聯盟都在制定標準中。但制定標準過程冗長,且市場同時變化快速,故以現況而言,智慧城市的各種應用不斷進化和產生,需要盡快統合出可以上下串聯,延伸性好的資料交換協定。本SIG推薦OGC與IEEE標準組織之資料交換標準,因其為資料交換標準,不僅可以融合目前底層各種標準的競合,可串接各大組織已制定之標準,也可以直接串接大致底定的感測器資料標準(如mqtt),是當前對智慧城市之系統整合,快速有效之協定。

3、 SIG成員
本SIG初始會員包含:

大同公司智慧解決方案事業部
大同公司中央研究所
文佳科技
台大地理系
台灣智慧建築協會創會
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
東元電機
研華科技
神通資科
華碩雲端

將不定期更新成員名單

4、如何運作出台灣的交換標準,如何推廣?
SIG在聯盟常規運作提出各項討論,也與縣市政府合作,進行場域POC實驗,包括智慧住宅等標準項目和服務與國家級智慧應用專案等建立,包含運用以下方式:
  • 凝聚共識創造利於推動的環境,篩選優先開放的資料
  • 建立易於複製擴散的資訊平台,打造標準平台與開放資料交換API
  • 打開國際名聲孕育營運模式,建立國外合作與管道與機制
  • 與各單位合作,建立典範案例

期能在標準推廣之後,建立開放資料創新應用生態圈及智慧城市交換標準API,推薦給台灣與國際各聯盟會員實行運用,並將其成果中文化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