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能源轉型獎

【2025城市能源轉型獎】獲獎縣市_屏東縣

2025-03-05

獲獎類別
能源轉型類
獲獎單位
屏東縣政府綠能推動辦公室
獲獎單位網站
https://pge.pthg.gov.tw/Default.aspx
淨零計畫成果說明

一、推動淨零法令 

  1. 屏東縣綠建築自治條例

六都以外第一個頒布綠建築自治條例的縣市,規範內容包含:太陽光電設施、屏東厝設計回饋、立體綠化補助、既有建築綠改造等相關辦法,無論新舊或公私有建物皆能參與綠建築政策,落實綠建築普及化並融入建築管理,解決既存違章、屋頂鐵皮、窳漏空間等問題。

  1. 屏東縣沼液沼渣集運車輛及農地貯存槽補助要點

加速推動本縣畜牧糞尿厭氧發酵後之沼液沼渣作為農地肥分使用。

  1. 屏東縣共享運具發展管理自治條例

引進共享電動汽、機車打造低碳環境帶動城市旅遊,運用前瞻建設經費營造觀光景點並在主要市鎮興建現代化多功能停車場,如電動汽、機車的充電站及E化設施等。

  1. 屏東縣綠色能源開發管理自治條例

訂定本縣綠能推動執行方向,優先以「專案專區」模式規劃適宜發展綠能區域,並兼顧土地活化利用及區域產業平衡發展等效益,並設置綠色能源開發管理推動委員會,此外,設立綠色能源開發管理基金,供本縣推動綠能永續相關業務使用。

  1. 屏東縣空氣品質不良日實施移動污染源區域防制措施

為因應氣象變異致空氣品質有嚴重惡化之虞時,針對敏戚族群聚集區域內運行之移動污染源訂定區域防制措,限制使用柴油作為燃料之市區公車與本縣醫療救護車輛及本縣復康巴士進入本縣各轉運站內與各醫院院區。

二、淨零計畫成果 

       屏東縣府已於2020年成立「屏東縣低碳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由副縣長綜整減碳、調適、永續與國際參與相關事務:

  1. 低碳及智慧運輸:
  • 設置全臺非六都縣市第一個智慧運輸中心推動,開發「屏東GO好玩」APP,綜以各單位橫向介接之多元資料。
  • 布建「跨域快線、幹線公車、支線公車、地區公車、觀光公車、需求反應式公車」6層級公車路網,以及YouBike2.0及2.0E公共自行車系統。
  1. 環境永續及再利用工作
  • 屏東是農業大縣,為解決農業剩餘資材問題,推動回收畜牧廢水厭氧發酵成為有機質肥,還肥於田使其成為可再利用資源;另成立9處農業廢棄物集中暫置場,協助農民就近暫置農廢,收運後運至再利用處理廠或巨大破碎場進行破碎、再製,作為木屑堆肥或混和塑料使用。
  • 推動小琉球無塑低碳島示範計畫,源頭減塑強制分類、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污水處理、美化環境優質飲水、無塑旅行減碳減廢等5大主軸,有效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
  1. 穩健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屏東綠電
  • 發展「太陽光電專案專區」及「土地複合式利用」兩項推動策略,因地制宜發展再生能源。2024年底已累計1.4GW併網量,預估每年可產生23億度電,並有13.6萬張綠電憑證完成交易。
  • 結合太陽能、儲能電池、備援柴油發電機與能源調配系統,在11處易形成孤島效應的部落建置「防災型部落微電網」,並於2024年在屏東環保局新增一處微電網,為國內第一處搭建微電網設施的環保局。

三、未來計畫 

       2023年2月臺灣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而綠色淨零是屏東邁向希望永續城市策略之一,藉由「持續推動綠能發展、穩定綠電供應」,確保人人享有可負擔且穏定的綠電及再生能源,截至2024年底,屏東縣再生能源併網量為1.4GW,預估每年約可發電23億度綠電。此外,因應國際綠色供應鏈的趨勢,國內產業界對於綠電需求逐年增加,未來亦積極輔導屏東綠能案場推動綠電交易,並透過執行「太陽光電專案專區計畫」,順應國際趨勢進行綠電轉供。

       在建構低碳永續城市方面,將持續策劃智慧電動化、導入智慧電動巴士,並擴大低碳交通路網,例如「YouBike 2.0公共自行車系統」,目前已建置124站,累積運量已超過100萬次,未來將持續擴大低碳運輸服務點位與運量。

       在循環經濟的部份,屏東是農業大縣,已成立農業剩餘資材妥善處理輔導平台,並設置9處農業剩餘資材集中暫置場,協助農民就近暫置,未來亦可透過循環經濟技術,將農業剩餘資材轉化為再生能源發電,一方面解決農業剩餘資材去化的問題,並促進屏東農業能源轉型。

       透過以上措施,屏東縣將持續在推動綠能、低碳交通及循環經濟方面展現執行力,為臺灣的永續發展樹立典範。

BACK